高考真题是考生必须深入理解、******掌握的重要复习资料。辽宁省高考语数外学科使用新高考Ⅱ卷,《招生考试通讯》全媒体特邀北京高考命题教研专家,解读2022年高考全国各卷命题特点,从战略高度对2022年全国高考考情进行科学分析和系统总结,从而让考生在备考复习中找准方向。更为详尽的全国各卷命题特点分析内容,请关注《招生考试通讯》杂志高考版第9期《2022年全国高考命题评析报告(语数外)》专刊。
语文
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中学研修部副主任、中学语文教研员/张小屹
2022年的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高考Ⅰ卷、新高考Ⅱ卷四套高考语文试卷,有如下特色:
一、选材充分发挥学科的人文优势
选材注重体现中华******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核,深入开掘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体现了立德树人导向。试卷选材体现了多个角度,如历史的、当代的、历史与当代结合的、新时期国家建设的伟大成就、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红色文学经典中蕴含的力量、中国古代典籍的翻译问题等方面。在民族性、时代性上,强调民族化的话语体系。如新高考Ⅱ卷信息类文本阅读材料涉及中西方文化比较,全国甲卷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选用了美国记者写长征的纪实文学内容,这些都充分表现出我们高度的文化自信。
试卷选材涉及众多领域,包括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哲学历史、科技发展、体育运动、日常生活……通过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了德智体美劳******发展的教育导向。这也是在提醒考生,应当眼界开阔,多关注社会,运用语言文字能力推进祖国建设。
二、加强考查考生的思维过程,强调思辨性和开放性
试卷使用多种阅读材料,用多文本对比分析问题,不仅考查了语言文字能力,还考查了考生的思维深度和批判性思维。2022年试卷提供的材料都具有很大的思维容量,非常贴近考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经验,题目设置具有高度的思辨性。如新高考Ⅰ卷信息类文本阅读比较中外文化的差异、传统与创新的辩证关系等,鲜明地体现了思辨的色彩。又如全国甲卷、新高考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取材于古代典籍《战国策》,考生要想厘清相关人物关系,必须具备扎实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各套试题设问逻辑性增强,很多问题靠死记硬背是答不出来的,降低了“机械刷题”的备考效果,引导加强培养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突出试题的基础性
试题鲜明地体现了语文教学回归学校育人主阵地和课堂教学主渠道的趋势。试卷稳步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确定命题范围,做到符合学业质量标准,不超纲,坚持立足于典型的、普遍性的语言现象,考查符合学业标准的基础知识。在“双减”政策实行的大背景下,各套试题在整体设计、选材范围、设问方式上都顺应了社会趋势与潮流,在教考衔接上精耕细作,减轻考生负担。
客观环境上受疫情影响,2022年语文试题相对稳定。试卷结构、考查难度、多数题型都保持了稳定,有利于考生作答。四张试卷在依据新课标的同时,引导考生深入思考,引导教学回归教材、课堂。在材料选择上,与教材内容有着密切关联;在设问上,也有指向教材的设计,尽力扭转不重视教材的现象,进而引导依据新课标教学,提升课堂质量,引导考生减少“机械刷题”,提高能力素养,为德智体美劳******发展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四、坚持守正创新,在稳定和创新上良好结合
在保持稳定的大前提下,适应新要求,运用新题型,引导考生动脑筋去思考,注重提升思维能力。材料和设问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一些题目的设问具有开放性。如新高考Ⅰ卷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江上》,试题给出“渔夫拒剑”这一情节的历史版本,要求考生比较两者,并且谈谈自己的看法。考生可以从多种角度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经历来作答,这为很多考生展示自己的个性提供了广阔舞台。
2022年试题在跨学科素材选用上也有新突破。试题大胆引入物理学、生物学材料,考查考生跨学科学习、利用语言应对生活复杂性与多样性的能力。这种有益的尝试,对未来教育教学起到极其重要的引领作用。阅读试题的材料选择比较广泛,融思想经典、文化经典、文学经典、学术经典为一体,将文本理解与文化理解、理论探索、时代认知、自我感悟联系起来,考查语言建构能力、思维判断能力、知识关联能力和审美能力。